本文共 2200 字,大约阅读时间需要 7 分钟。
国内云计算的行业走势,愈来愈接近硝烟未散的电商市场,创业公司、传统企业与互联网巨头齐头并进,激烈地争夺市场。而在幕后,对未来趋势的把握和个性化服务则成为至关重要的角逐变量。
这也符合中国互联网的发展路径,某一垂直领域的市场越大,扎推的玩家也越多。开始一般都是众多玩家野蛮冲入,凭借资本与投入攻城略地,再则由市场大浪淘沙,从差异化、技术实力、市场占有率等方面筛选出真正有实力的企业。
进入2017年,云计算行业又有哪些会对未来市场格局产生重要影响的事件呢?
阿里最近又搞了一个大新闻——NASA计划。阿里巴巴“NASA”被马云称之为是面向机器学习、芯片、IoT、操作系统、生物识别等这些核心技术的一项计划;是面向未来20年组建强大的独立研发部门,建立新的机制体制,为服务20亿人的新经济体储备核心科技。而阿里云将成为最重要的技术输出口。
按照阿里的官方口径,NASA计划中所要包含的细分领域有很多,云计算只是其一小部分的内容。但随着NASA计划的发布,阿里显然已经开始意识到,伴随具体业务问题所诞生的技术,并不会对行业带来革命性的影响,大多只是提升一下本应该达得到的服务水平。现在阿里想要通过对前沿技术的研究,在包含云计算在内的科技领域来一次大革新。我们还是很期待未来阿里云能会给业界带来惊喜,而不是一句口号。
相比于阿里的造新概念的能力,网易似乎显得更加实在一些。2015年投入市场的网易云,目前已经在即时通讯云服务、反垃圾云服务等领域取得领先地位,基于Docker切入的云计算基础服务,也被认为是未来的趋势。2017年,网易云最主要的估计还是集中精力打磨产品。有消息称,在今年网易云不仅会推出两款有关大数据的产品——大数据管理与应用开发平台“网易猛犸”、企业级大数据可视化分析平台“网易有数”,并将重点拓展金融、制造、零售等领域。
云计算、大数据往往是相辅相成的,云计算为处理大数据提供了条件,大数据分析决策又助力了云平台的服务能力。网易云切入大数据领域的优势在于网易多条内部产品线与近20年数据资源的积累,以及通过不少亿级用户产品验证的对庞大数据处理的能力。
业内有一句对网易产品高度赞扬的话——网易出品,必属精品。网易云从场景化云服务切入,推出通信与视频、云安全、智能云客服等丰富的SDK,并以私有化部署的大数据产品帮助企业决策和提升安全性,这是一个立体全方位的赋能。无论是对于互联网企业上云,还是传统产业数字化转型与创新,网易云无疑是一个新的实力选择。
终于不再遮遮掩掩,华为最近高调宣布发力公有云市场,这也意味着华为已经下定决心要在公有云市场大干一场。
互联网巨头在公有云领域做得风生水起,以硬件设备切入企业级市场的华为自然要加快速度。华为加入公有云,对于国内云行业的影响明显——超过2000人的BU已经可以顶得上一家大型云计算企业的人数。随着华为这样一个重量级选手的加入,国内云市场必将迎来新一轮的竞争热潮。
不过这对于用户来说,无疑也是一件好事:企业将在公有云应用上获得更多选择,而不是被一家垄断或绑架。云计算市场也将因此快速成熟,并普及应用到更加广阔的领域中。
人工智能无疑是“百度云”的核心优势。今年2月份,百度提出,未来将加大以云计算、金融服务和无人车等人工智能技术关键性产品的投资。
去年底,百度云曾发布ABC(AI、Big data、Cloud)三位一体战略,推出天算、天像、天工三大平台,分别针对智能大数据、智能多媒体、智能物联网这三个领域提供云服务,升级后的“百度云”,也将更加重视人工智能的发展。同时,人工智能的深度发展对于“百度云”云计算能力的依赖和需求也将增多。无论是建立于硅谷的人工智能实验室,还是于北京设立的大数据实验室和深度学习实验室,百度在人工智能领域的探索从未停止。
不过虽然百度云在人工智能领域拥有公认优势,但其商业化步伐却远不及其他云计算厂商。同时在云计算领域,外有亚马逊、微软、谷歌,内有阿里、腾讯、华为,百度云所面临的竞争压力并不小。
云计算除了海量计算和弹性扩容,也会涉及到CDN加速节点。曾有业内人士认为CDN和云计算并不能混为一谈,但事实是,CDN和云计算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,比如:云存储被CDN加速,企业的数据或者个人的数据可以通过CDN存储和备份等等。
在CDN运营商中,网宿科技可以算得上是市场的领头羊,今年2月宣布完成针对CDNetworks 的收购,经过一系列海外并购,网宿科技的营收规模进入全球领先阵营前列。从CDN这一领域逐渐壮大的网宿科技对阿里云、腾讯云等厂商的存在着不小的威胁,毕竟,占据国内CDN市场份额第一的网宿科技,目前的野心已经不只是将业务局限于CDN服务,在2016年,网宿科技就开始发力行业云——视频、金融、制造,因为此前有大量的CDN客户积累,开拓行业云市场,网宿科技或许会更加省力。
从国内市场上来看,云计算市场是一个千亿级别的蓝海市场,增长空间大。目前,各大云服务商都在全速奔跑。在未来两三年,竞争对手之间贴身肉搏的可能性较小,只有当云市场总量不再增长时才会有比较惨烈的市场淘汰,所以说现在云厂商接连出大招的跑马圈地,时机正好。
本文转自d1net(转载)